印度地震研究GPS项目
文章

印度地震研究GPS项目

永久、半永久和战役模式GPS网络

1998年,印度科技部(DST)的政府启动了一个用于地震危害评估的国家GPS计划。最近在东南亚地区发生的大地震以及2004年海啸造成的破坏再次表明了这一方案的重要性。目前,这包括一个由永久、半永久和战役模式GPS站组成的网络,目前已进入实施的高级阶段。

喜马拉雅地区地震活跃,需要监测地震灾害。此外,印度的半岛盾不再被认为是地震不活跃地区,科耶那、拉图尔和贾巴尔普尔地震就表明了这一点。

计划重点
1993年拉图尔地震后,联合国专家委员会建议在该地区建立密集的GPS和精确的垂直控制,以监测地震构造活动。1998年,科学技术部(DST)通过启动一个广泛的“国家全球定位系统地球动力学计划”提出了上述建议。一个负责监督该项目的国家委员会于2005年2月报告了活动情况(DST, 2005,见进一步阅读)。整个网络将包括43个永久GPS站,在喜马拉雅地区和印度半岛盾约700个半永久(战役模式)GPS站,以及为地方战役建立和监测更多的实地GPS站。该方案着重于下列问题:


  • 在Bhuj、Son Narmada线形带、喜马拉雅山西北部和东部、中央邦的Khandwa地区、安得拉邦的Ongole地区和大边界断层等不同构造块周围的应变场的测定
  • 南印度半岛的稳定
  • 沿主要剪切带的地壳变形研究
  • 运动和印度的主动变形
  • 喜马拉雅山的地球动力学行为
  • 东、西格哈特地区地壳形变研究
  • 新构造运动、活动断层研究、滑坡等
  • 定量地貌
  • 电离层模型
  • GPS技术、SAR干涉测量和机载激光雷达地形建模方面的人力发展。


活动
目前已在全国各地的30个地点建立了永久GPS站。其中5座正在兴建中,另有8座预计于2006年落成。为了估计区域地壳应变,并确定和监测地震活跃区域,目前正在建立一个由大约700个半永久GPS站组成的网络。这覆盖了整个国家,站与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40公里到60公里。尽可能将印度大三角(GT)三角网的现有站点纳入该网络。为了研究地震活动区的局部地壳形变过程,分布在印度11个地区的各个参与机构已经开始了运动模式研究。一个国家GPS数据中心已在德拉敦印度测量中心建立。所有来自永久、半永久和运动模式的GPS站的GPS数据都通过互联网或vsat连接实时传输到这个数据中心,或者在尚未建立实时数据连接的情况下,通过脱机模式定期传输。数据由该数据中心储存、管理和分发给用户社区,以作进一步处理。

结束语
全国全球定位系统地震危害评估方案将继续为我们了解该地区的板块运动和地壳变形作出重大贡献。该方案还将有助于发展地震灾害评估模型。

进一步的阅读

  • DST, 1998,全球定位系统和大地测量学国家计划报告,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组,印度政府科技部。
  • 由印度政府科技部M. N. Kulkarni编辑的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地震危害评估国家计划的DST(2005)小册子(修订本),2005年1月,也可在www.civil.iitb.ac.in/~kulkarni/DSTBroFinal.pdf获得。
  • 张文杰,2000,地震监测与GPS应用,中国地震学杂志,2000年第1期,第23-25页。188金宝搏特邀
  • Kulkarni, M. N., S. Likhar, V.S. Tomar, P. Pillai, 2004,利用全球定位系统估算印度古吉拉特邦地区地震后地壳形变,测量学报,vol. 37, No. 292, pp 490-497, 1月。
  • Kulkarni, M.N., D. Rai, P. Pillai, VS Tomar, 2004,土木工程部门GPS永久参考站的建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31 (1), pp 55-59。

让你的收件箱更有趣。添加一些地理。

紧跟资讯、发展及资讯科技的进步。

免费注册

跟上地理空间产业的发展

我们鼓励你订阅我们的每周通讯。订户还可以收到我们双月刊杂志的电子版。

最新文章

Baidu